化学除垢方法
化学除垢方式
有各种各样的水处理方法,需要根据原水的特性进行选择。最常见的方法是水软化或离子交换,在这种离子交换中,“有害”离子,即钙离子和镁离子,被钠离子所取代。通常在小型装置或者在冷凝液回流体积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。离子交换在填充离子交换装置的合成树脂颗粒表面进行。
在需要大量补给水的设施上或需要低导电率水的锅炉上,可以使用更昂贵的方法,即使用半渗透膜的反渗透。反渗透装置的性能可能不同。根据这一指标,必须对水进行预先或随后的软化处理。在第一种情况下,即预先对水进行软化处理的情况下,使用特殊的离子交换过滤器。请注意,如果有必要让大量的水通过反渗透装置,通常采取以下步骤:安装前应先引入一种能防止膜被硬盐老化的试剂。
在软化和脱盐之后,进行水的脱气处理。这一步骤旨在减少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。本技术基于以下事实:气体在高温液体中的溶解度降低,而在沸腾时完全变成零。在功率小、可回收冷凝液较多的设施中,经常使用部分脱气系统。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此类设备的基本投资。这些系统的工作范围很窄,从85°到90°C。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以蒸汽混合物的形式离开系统,或以蒸发的方式离开系统。在上述温度范围内,这一过程并不完全发生,因此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浓度很低。因此,需要对水进行更多的化学处理。
如果所使用的装置规模较大,或者冷凝液回收率较低,则使用常压或真空式除气装置。在这种情况下,剩余的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太小,可以忽略。可以进入水处理的下一个阶段,这一阶段仅加入少量与上述物质相关的试剂。令人遗憾的是,将剩余的硬质盐和氧结合、提高pH值时用药过量的情况并不少见。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持续监测和药量的实验数值。这种做法的效率很低,不仅时因为试剂的使用量很大,而且还因为能源的使用效率很低。当化学品被过量使用时,水的导电性往往会提高,淤泥析出。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导致能源损失。也有可能出现问题,因为锅炉水会起泡沫。结果是锅炉停止,原因是水位下降或上升。水的夹带影响蒸汽质量,降低蒸汽质量。此外,还有可能在用户系统中造成水锤和损坏。
自然,如果没有对水的参数进行持续或至少定期的测量,就无法达到所需的水质。蒸汽锅炉和热水装置中水的参数是pH值、导电性、碱性、硬度和含氧量。这种测量的频率和范围一般由锅炉设备制造商、操作机构和有关监督机构确定。到目前为止,在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,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只有测量电导率例外,可以通过专门的电极连续进行。每天进行必要的水化验,如果安装了能够在没有固定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工作的设备,则每三天进行一次。为开展这类工作,设立了特别取样区。在这些地方安装的特别冷却装置可以准确和安全地取水样。使用滴定法或光度法来确定总硬度以及碱度。当然,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相应的仪器。简单地说,滴定法是在需要分析的水里加入试剂溶液和观察水颜色的变化。一旦着色发生,就根据所耗溶液的体积确定水的碱度和总硬度。